close

中產不同於上流,因為通常收入有限,所以財富是藉由時間一點一滴累積的。以前是有老本、有工作,現在不但年輕的得擔心工作不保,年紀老大的則是老本被拿光、輸光或者騙光,這歸於幾個原因:

股市的泡沫化

1991年一萬兩千點的台股,坐著雲霄飛車在一年內重重摔落到三千點,哀鴻遍野,中產階級財產劇減,甚至負債。加上產業外移造成的結構性失業,讓中產階級掉入捉襟見肘的新貧。

 

銀行的「消金業務」加速中產階級的消失

中小企業的出走,讓銀行的「企業金融」放款業務衰退,將生意轉向「個人消費金融」業務,近乎無限制的提供窮人貸款,讓中產階級消費未來,銀行成了合法的地上錢莊,近20%的複利,更加速中產階級的消失。

 

國內外詐騙集團的大規模吸金

1990年代,經濟衰退讓台灣的「行銷業務」崛起,保險、傳銷吸納大量中下游階級的就業人口,國內外的吸金詐騙集團利用「組織行銷」賣夢想、健康、機會。利用業務人員對產業的無知和民眾對金融知識的無知進行大規模的吸金,讓中產階級所餘的資產幾乎耗盡。

 

金融業的金融技術能力不佳,讓民眾幾乎投資什麼都賠錢

有能力的金融才能幫助民眾把賺來的錢創造投資獲利,但長期以來,「和業界睡在同一張床」的媒體主導了投資人,並再度把民眾推進火坑。

 

習慣寡佔市場、瓜分資源的少數金融怪獸,在經濟高度成長、市場資金充沛時,開著門,客戶就進門,生意興隆。所以,吝於投資研發和人才教育,而使過去幾十年來金融業的商品設計和管理投術停滯,至今有國金融市場交易經驗的人才,屈指可數,這不僅讓台灣金融產業的前景黯淡,更讓投資大眾的資產陷入岌岌可危。

 

因為寡佔和監管機關的默許,金融資訊很難透明化,例如保單費用率的揭露,喊了多少年才勉強實施。加上一般投資人英文能力不佳和金融常識不足,更因為金融業落後的金融商品管理技術,而使民眾幾乎投資什麼都賠錢。在大家把錢賠在1998年的日本基金、2000年網路股,或者是2001年開始的保本商品的同時,業者卻賺進大筆大筆的手續費和管理費。中產階級和中小企業主,將辛苦賺來的錢放進金融怪獸的大嘴巴裡,如果能劫後餘生,恐怕也是半殘。

 

以政治箝制經濟,台灣中產階級錢途茫茫

台灣的習於以政治領導經濟,去中國化的「肚臍眼情結」,鎖住企業、人才、資金,也跘住自己。政府官員何時覺醒,我們無由得知,也無須期望,拯救自己才是要務。認清現況,閃開下一個地雷:「財富管理」。

arrow
arrow

    所有的人都該有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